通知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云上科普
信息来源: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3-05-16

实验室简介: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78年由唐敖庆院士创建的“吉林大学结构化学研究室”,199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教育部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申请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2010年通过验收。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段雪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孙俊奇教授。

实验室结合国家需求和现有条件,定位于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向高新技术辐射。围绕超分子化学发展方向和趋势,实验室侧重在发展新的组装方法,合成新的组装材料。实验室从复杂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入手,开发超分子组装体的光电和生物功能,注重自组装和自组装过程的研究,确立了“超分子动态组装与组装过程”、“超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功能超分子组装体”、“组装膜与界面材料”和“超分子识别与检测”为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作为国家级创新研究平台,已开发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并取得了瞩目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并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引智基地。近五年实验室发表论文1499篇,授权发明专利274项(含美国专利2项,欧洲专利1项)。

实验室依托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四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汇聚了一批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现有固定人员99名,其中研究人员83名,技术人员12名,管理人员4名。研究队伍中包括中科院院士5名(含双聘院士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2名,国家级青年人才24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名。

实验室拥有1.2万平方米的实验基地和总价值2.26亿元的仪器设备,包括谱学表征、结构表征、显微成像、通用性能检测、器件制备等各类大型精密科研仪器设备70余台(套),可以为化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较为专业、高效的测试条件,以开放课题等形式对国内外开放。

现有5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在室内工作。将继续努力以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高起点超分子化学研究人才和带头人,使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研究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科学技术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去领略和感受超分子科学的创新与魅力吧。

1.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简介



2.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3. 走进纳米材料实验室



4. 走进合成实验室



5. 走进计算集群实验室



6. 走进单分子操控实验室


7. 走进精准自组装实验室


8. 走进可逆交联聚合物实验室

9. 走进核磁共振实验室



  10. 走进冷冻电镜实验室


11. 走进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