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自组装的纳米晶超晶格及其衍生物
报 告 人:董安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 化学系
报告地点:无机超分子楼A401
报告时间:2018年12月05日下午3:00(星期三)
报告摘要:
作为胶体体系中最为常见的构建单元,纳米晶能够自发组装成周期性排列的超结构,又称“超晶格”,是目前化学材料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热点。为了实现纳米晶超晶格在不同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需要有效调控超晶格的组成、结构、界表面性质、介观形貌等。基于此,我们在传统溶剂挥发诱导组装的基础上发展了气液界面组装、团簇诱导组装、限域外延组装等组装技术,开发出了二维超晶格薄膜、一维链状超晶格、管状超晶格等,极大丰富了低维纳米晶超晶格的结构;此外,我们还提出了配体分子原位碳化策略发展了一系列碳包覆超晶格及其介孔石墨烯骨架衍生材料,进一步拓展了纳米晶自组装在电化学储能和电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3/03 – 至今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0/06 – 2012/04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2007/12 – 2010/06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2003/08 – 2007/12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博士
2000/09 – 2003/07 复旦大学,化学系,硕士
1996/09 – 2000/07 复旦大学,化学系,学士
研究方向
单分散纳米晶颗粒、纳米线、纳米簇的合成和自组装
纳米晶颗粒和超晶格薄膜的表面化学改性研究
纳米晶固体和薄膜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电子和光电子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器件等)
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引用2100余次,单篇论文平均引用近70次。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8篇,影响因子8以上的15篇,包括Nature (1篇)、J. Am. Chem. Soc. (5篇)、Nano Lett. (4篇)、Adv. Mater. (2篇)等。